尽管如此,经济导报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原油进口权的红利仍在持续释放中,山东的石化产业总量达3万多亿元,炼油总产能达2.1亿吨,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产能聚集规模仅次于美国休斯顿地区(2.7亿吨)、日本东京湾沿岸(2.2亿吨)。
不过,山东石化产业主要集中在炼油和石化初级加工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集中精力抓好转型升级。当前山东已经进入由“石化大省”向“石化强省”转型的战略机遇期,迫切需要做强做优。
原油配额累计或超1亿吨
“叫停申请对山东地炼的企业来说,没有太大影响。”4月28日,已经获得“双权”的山东某地炼企业的副总经理周峰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山东大一点儿的地炼企业已经申请得差不多了,且存在很多配额并未足额使用的问题。”
在生意社能源分社社长、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李宏看来,在已经提交申请的地炼中,规模较大和较有实力的炼厂已基本囊括,剩余炼厂多属中小型地炼。国家把进口原油使用权向民营地炼开放,初衷就是扶持地炼向大型化和单套装置规模化发展。过小及落后产能过多的炼厂,明显不在国家计划之列。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发现,已经正式获批(不含公示期)进口原油使用配额的企业,累计可使用进口原油7785万吨。而若加上已进入公示期的企业(延长、海科、岚桥、湖北金澳、胜星、齐成、华龙、大连锦源),累计可使用进口原油9525万吨。如果再考虑到已经递交申请的地炼企业(万通、寿光联盟、尚能、科利达、鑫泰等),未来正式获批的进口原油配额总量可能超过1亿吨。
此外,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2016年,国内地炼的进口配额并未能全部足额使用,整体使用率72%。山东地炼使用率在80%左右,但部分炼厂使用率在50%-60%甚至显著偏低。“进口原油是否需要无限开闸放水,势必也引发了国家层面的思考。”隆众石化网分析师李彦表示。
李宏认为,进口原油使用权和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权放开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进口原油数量大幅增加且集中到港以及港口装卸、存储及管道等配套能力不足,加之地炼企业缺乏国际贸易经验,在低价位集中采购等原因,导致进口原油出现了压船滞港。在海关环节也频频发现进口原油存在短重、明水、低质等问题。
“后期关注重心会在理顺原油进口流程、原油使用情况等方面,不排除会根据实际情况再次放开,同时也可以为后期的原油期货上市做铺垫。”李宏表示。
山东地炼产能占据7成
经济导报记者从山东省油区办获悉,全省石化产业总量已达3万多亿元,炼油总产能达2.1亿吨。自2015年开始,山东地方炼厂受政策红利倾斜影响迅速发展,炼油利润颇丰,理论利润最高可达660元/吨。山东石化产业规模之所以获得如此成就,山东地方炼厂做出的贡献不容小觑。
李宏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受益于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的放开,去年全国地炼的炼油总能力已达2.62亿吨/年,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34.8%,而山东地炼产能占到全国地炼产能的7成。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地炼企业加工原油及燃料油合计8680.9万吨,比2015年增长47%;地炼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24.9亿元,实现利税317.7亿元,分别较2015年增长21.7%、79.1%。
东明石化集团董事副总裁张留成表示,当前国际市场上供应客户群不断增加,选择权很大。获得原油进口“双权”的独立炼油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选择与自身生产装置特点相匹配的油种。在资金方面,也改变了国内原来先付款后拿货的模式,可以采用国际信用证支付,大幅节省企业的资金成本。另外,由于油源不再受限,民营炼厂的成品油销售亦增加了更多自主权。
就在上个月中旬,运载着近100万桶美国THUNDER HORES原油的油轮靠泊青岛黄岛油港进行卸货。该批原油共计13.74万吨,货值4.49亿美元,这是山东地炼企业首次进口美国原油。
青岛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山东原油进口量值齐增,分别比2015年增长2.5倍和2.4倍,拉动进口总值增长11.8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山东完成进出口总值超过2600亿元,这其中原油进口大幅增加,出口结构进一步改善。
据测算,每1万吨的石化产能可带来至少1亿元的经济增长。此外,石化产业还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的特点。根据行业测算,上游石化项目对下游石化产业的带动效应约为1∶50。
“2016年,青岛炼化加工原油113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31亿元。据此估算,山东省2.1亿吨炼油总产能最高可以创造6100亿元GDP总量,最高可带动30万亿元石化下游产业规模。假如山东能‘吃’到其中的30%,即10万亿元,则相当于再造一个山东省。”李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