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交通运输部组织专家组在大连召开“大连港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考核专家评审会”,由大连港集团开发建设的船用岸电技术、油气回收技术、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等多个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成功通过交通运输部专家组审核验收,大连港绿色港口建设再迈新台阶。
评审过程中,专家组认为“大连港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实施了港区绿色照明工程、绿色数据中心工程、锂电池RTG改造等21项节能减排项目,多个项目在沿海港口具有较好的借鉴示范作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对推动绿色港口建设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同意该项目通过考核,并建议根据相关规定给予核算补助资金。
本次成功通过验收的“大连港建设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建设周期为2014年至2016年,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装卸运输装备和工艺改造、智能化信息系统技术应用、清洁能源及资源循环再利用、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经专家评审,大连港集团“主题性项目”目标完成率为98.2%,重点支撑项目完成率100%,实现节能量13734.4吨标准煤,替代燃料量2730.98吨标准油,节能减排投资12963.34万元。
作为“全国节能减排主题性试点港口”,大连港集团近年来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号召,下大力气推进港口绿色低碳发展,实施了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据大连港集团技术工程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大连港集团在港口发展中把节能减排摆在重要位置,通过科学制定节能减排发展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落实重点支撑项目、统筹相关体系建设等措施,不断推动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有力有序开展。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大连港集团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原则,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创新港口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为加快构建绿色生态港口提供技术支撑和根本动力。其中,大连港集团通过实施锂电池场桥技术应用,完成了国内首台“全锂电池”场桥改造,开创了全新的场桥作业模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场桥“零”排放。改造后的场桥一次充电可满足150标准集装箱的作业量,充电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单机可形成年替代燃料量15吨标准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87吨每年。
作为重点项目之一,船舶岸电技术项目成为大连港降低靠港船舶污染排放的有效手段。近年,大连港集团通过自主投资、合作建设等多种方式,开展港口岸电布局、建设,矿石、散粮、大连湾客滚专业化泊位全部具备岸基供电设施,50%以上集装箱专业化泊位具备岸基供电设施,两套移动式岸电系统可在大连湾杂货码头多泊位使用。2016年,大连港集团与国网大连供电公司签署岸电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大连港靠港船舶岸电技术应用,截止目前,双方已合作建成大窑湾集装箱码头15#、18#泊位容量分别为3MVA、2MVA的高压变频岸电系统。在减排效果方面,通过大窑湾集装箱15#泊位岸电设施连船数据统计,两次连船共用电1.3万千瓦时,减少船舶燃料消耗约3.432吨,期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1吨,减少硫化物排放0.2吨,减少污染物排放0.16吨。以15#泊位为例,按照泊位现有利用率、20%的靠港船舶具备接岸电条件测算,年实现岸电使用时间648.2小时,用电量77.8万千瓦时,年替代船用燃油约171吨,CO2减排量约555吨,硫化物减排量约10吨,年污染物减排量约9吨,效果显著。
此外,大连港集团在环境保护领域“大手笔”加强防护,投资近亿元在新港港区建设一座10万m3的事故缓冲池及其相应收集系统,在全国尚属首例,并通过对次生灾害的产生及防范等深入研究,建设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