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海航运信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航运动态 » 港口动态

水运转型带来的湖州机遇浙江机遇

来源:时间:2019-02-20点击:73次

 导读:2018年,湖州港吞吐量达1.05亿吨,再次位列全国亿吨大港行列。

2018年,湖州港吞吐量达1.05亿吨,再次位列全国亿吨大港行列。

殊为不易,湖州港去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7.8万标箱,同比增长35.3%,位居全国同类型内河港首位。

实际上,重回亿吨大港、位居全国同类型内河港首位等产生的背景和影响,要比排名深远得多。这是创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以来,尤其是湖州湖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带给湖州、乃至浙江转型发展的启示。

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任忠一语总结:“这是给湖州转型发展带来的机遇,也给浙江省带来发展机遇”。

摒弃有量无质,经历转型阵痛

笔者在湖州港看到,港内大型桥吊林立、各色集装箱堆码整齐,内河水运港口却有着堪比宁波舟山港等世界级海港的气象。

而因海港联动、河海联运,安吉上港等湖州内河港口也有了走向世界的通道。

湖州出口货物连绵不断从上港起航,经宁波舟山港或上海港之后,可通向全球2700余个港口。

这是属于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的独特气象。

此番气象背后的“两山论”的发祥地——湖州有着别样的意味。

黄金水道长湖申航线源头的小浦镇,短短5公里沿岸曾聚集51家小散乱码头,装卸点设施简陋,货车直接倾倒卸船,尘土飞扬,噪音不断,河水浑浊,影响严重生态环境。

而301省道,作为南方水泥主要运输道路,之前每天要承受多达800辆大货车、每年超过1000万吨重量的碾压。

一边是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建筑石料供应基地,运输量不断飙高,另一边是运输质量和效率低下,而且小散乱码头遍布,被湖州称为“有量无质的发展模式”。

这样的发展模式,难以也不应该为继。

湖州“壮士断腕”的其中一个标志是矿山开采减点控量,由此对依靠矿建材料为主货源的湖州水运市场带来了冲击,以2014年为例,湖州港货物吞吐量下降至8052万吨,船舶运力出现过剩。

同是亿吨,内涵大不同

转型发展,湖州内河水运将其延伸为加快“五个转型”(即:航道向标准化、网络化转型,港口向集约化、专业化转型,运输方式向集装箱河海联运、多式联运转型,行业发展向绿色、智慧、可持续转型,水运经济向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协调发展转型),其目的从“运石子”转向“运箱子”,推进水运供给从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转变。

2016年10月,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

2017年湖州港重回亿吨大港行列,2018年湖州港再次跨入全国亿吨大港。

“都是一亿吨,这两个一亿吨已发生了质的变化”,任忠说。

2009年的一亿吨矿建材料占的比重达到了70%到80%,去年一亿吨里面矿建材料不到50%;第二个指标是空船率,2009年湖州到上海基本是重船,但50%回来基本上都是空船,而去年空船只有10%;第三个是进出港占比,由2009年的16.5%比83.5%调整到2018年的43.4%比56.6%。

数字或许枯燥,更直观地改变在于环境。小浦镇51家小散乱码头拆除淘汰后,变成浙江内河最大散货环保型公用码头——南方物流码头,“空水联运”年吞吐量达1200万吨。而301国道上空,5亿元建成了国内最长全架空、耐高温22公里带式输送机工程,年运输量超过千万吨,就此再也不见尘土飞扬、噪音不断景象,附近的工作人员都说:“像花园一样,环境舒适,工作心情肯定更加好……”

全国看浙江,浙江看湖州

任忠说,“通过内河水运转型,也为湖州打造生态文明城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湖州的内河水运转型发展,也给全省带来机遇。”

今年1月2日,钱塘江中上游经历十年的建设全线通航了,而浙江11个地市基本上实现了通江达海。目前瓯江丽水到温州正在建设,2020年的时候将全面建成,届时,丽水也能实现出海,整个浙江将迎来海河联运发展的时代。

过去十年,以公路、铁路为主的浙江大型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为何还要大力气发展湖州等地的内河水上运输?

这与交通运输特性有关。交通主要是解决人的移动和货物的移动,人的移动更加关注的是速度,货物的移动更加关注的是成本,内河航运主要解决的是货物的移动,在公路、铁路、水路运输方式里面,内河航运运输成本是最低的。

此外,也与浙江的基础和优势有关,浙江有10000公里的航道,2019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结合浙江特点提出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联动”。

任忠说:“发挥浙江优势,海港联动、海河联动,通过内河运到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再走向世界,浙江的优势就是把海跟河的优势发挥出来”。浙江内河航运发展,未来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怎么打造杭州这个中心。

杭州处在京杭大运河、杭甬运河、钱塘江中上游三运河“Y”型一个交叉点,所以浙江正在谋划京杭运河和钱塘江的第二通道沟通工程,将近投入200个亿,计划在亚运会前2022年建成,从而进一步提升浙江内河航运发展的水平,也使浙江的经验走向全国。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