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太激烈了,船厂利润太薄了!”江苏扬州一家船企负责人的这句话,描述出了以民营船企为主的江苏造船业身处的市场环境。该负责人坦言,现在市场订单少,许多江苏船企正经历着极其煎熬的“阵痛期”。船价持续低位运行、原材料价格暴涨、人工成本上升不可抑止、汇率波动……正让很多坚守造船主业的船企面临困境。
然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江苏造船业依然先于其他地区突出了重围。一批优秀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下“凤凰涅槃”,不仅夯实了企业的发展根基,而且找准市场定位,做出特色,打响品牌,率先复苏。
冲出重围
去年,江苏造船业新接订单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不少船企遭遇撤单或弃船危机,一些船企只能依靠“存货”维持生产,个别船企还出现了拖欠工人工资、破产倒闭的现象。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生存难,成了江苏造船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求生存、树品牌,细分市场很重要!”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发展要找准定位,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招牌船型。中航鼎衡近年来在化学品船市场独树一帜,交付了多艘中小型液货船,在技术、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举打破了日本船企在中小型化学品船市场的垄断地位。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中航鼎衡在化学品船市场形成“品牌效应”后,很多国外船东都慕名而来,到企业走访、询价。
除了深挖细分市场,通过创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也是江苏船企冲出重围的有效措施。在三大主流船型市场需求乏力的情况下,江苏造船业不再一味地在原有盘子里“抢食”,而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破局发展。部分企业在大型及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船(VLCC)等高技术船舶,特种船舶以及新能源市场努力开拓新天地,收获丰厚。据了解,自今年年初以来,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外运长航重工金陵船厂、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以及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等船企在经济、环保、高端船型市场下工夫,并不断提升造船效率,成功进入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建造领域,在一些船型市场引领潮流,同时在人才、技术、精益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很好地支持和带动了江苏造船业的发展。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造船业的影响仍在持续,但是,作为长三角地区极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远洋船建造基地,江苏省的造船业已出现稳健发展势头。扬子江船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该集团有14艘新船订单生效,合同价值合计3.81亿美元;今年前7个月,该集团船舶接单量达33艘、金额8.32亿美元,较去年有所增长。而南通中远川崎、新世纪造船、金陵船厂和中船澄西等江苏重点船企的情况也可圈可点,其生产任务已排至2018年年底或2019年年初。
两极分化
在江苏造船业突围的过程中,骨干企业实现了稳健发展,但也有一些实力不济的船企就此“消亡”。
7月,南方闷热得仿佛令人窒息,仪征大码头向东,曾经积聚25家船舶修造企业的江滩也一片沉寂。
“这轮国际金融危机要了这里很多家船企的‘命’。”江苏金陵船舶有限责任公司一名负责人说,过去,在长江岸线仪征段,船企一家接着一家,来访的船东、供应商络绎不绝,船厂内吊机林立、焊花飞舞,数万名工人上下班的情景十分壮观。但是现在,已有十几家企业关闭。
优胜劣汰是船舶市场调整的必然结果,也是江苏造船业在突出重围中付出的必要“代价”。“化解严重过剩的中低端产能,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江苏造船业急需着力推进的工作。”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市场洗牌加速,两级分化不断加剧已成为江苏造船业当前最突出的特点。首先,随着市场进入调整期,一些中小船企在抢夺订单时的议价能力、融资能力变得更弱,直接面临无船可造乃至破产倒闭的危机。“目前的手持订单只够撑到今年年底。”谈及订单,泰州一家船企负责人显得格外谨慎。他告诉记者,近两年,因缺少订单而陷入半停工状态的船企不止一家,很多中小船企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的生产还没有着落。即使目前手中还有一些订单的船企,能保本经营或实现微利也十分不易。虽然有的船企秉持 “要么不接单、接单就要赚钱”的理念并坚定执行,但也有船企负责人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的订单不落实,明年年中及下半年的生产任务将出现“断档”,为确保生产的连续性,船企会适量承接一些“亏本订单”。
其次,两极分化还体现为新船订单越来越向优势船企集中。目前,江苏省20%的造船企业持有近90%的订单,这些船企不仅平稳度过了“寒冬期”,而且率先恢复盈利。一些优势船企凭借过硬的船舶建造质量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变幻莫测的船市“风云”中游刃有余,即使在船价持续下降的形势下,依旧实现了盈利。而这些优势船企在抢夺订单时,也拥有更多的市场机遇和选择权。一家船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一艘8.2万吨散货船市场均价为2300万美元,而该公司最终的合同价格在2350万美元到2450万美元之间。但即使价格相对高一些,也有许多船东选择在该船企订船,这得益于其多年来在市场中良好信誉和口碑。
最后,两极分化还体现在船企不同的融资能力上。当前,金融界谈“船”色变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造船业的融资门槛。有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营业绩不佳、交船脱期严重的船企,融资渠道会越来越窄,预付款保函开立的难度将更大。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船企融资进一步实施管控,有些金融机构在开具保函时要求企业大幅提高保证金,进而变相“卡死”了一批中小型船企。而对一些骨干船企的高附加值、绿色节能环保订单,金融机构依旧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
全力升级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目前,江苏骨干船企的市场应变力、运营执行力、技术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都有了明显提升,其产品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从船舶产品结构变化趋势看,江苏船企建造的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船、汽车滚装船、双燃料化学品船等中高端船型逐渐增多;从新接订单的吨位看,江苏船企VLCC、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比例增加,单船平均吨位不断飙升;从经营策略看,江苏船企大力推进品牌质量建设,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从船舶设计、能源效率、建造工序到船舶质量、稳定性等,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对其进行持续优化。”江苏靖江一家船企的高管表示,正是通过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船型的不断优化、对成本质量工作的不断挖潜,江苏造船业才走出了一条创新、协同、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了解,中船澄西、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金陵船厂等船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细分市场,瞄准绿色、环保、低碳、高效船舶,加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研发力度,使产品档次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成功实现经营突破,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品牌支撑的发展之路。南通中远川崎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和实现创新强企的主要途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先后交付了4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30万吨VLCC等系列高端船舶。
江苏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苏造船业将紧紧瞄准3个战略方向,即坚持转型升级,促进全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品牌提升,创建国际一流船型品牌、企业品牌、地区品牌;坚持绿色环保,实现持续发展,不断加强江苏造船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促进江苏从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转变。在产品供给方面,江苏造船业将抓住技术复杂船型需求持续活跃的有利时机,快速提升LNG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等产品的设计建造水平,打造高端品牌;同时,力争在豪华邮轮建造技术上取得突破,积极开展基地航行船舶、清洁能源船舶、超大型矿砂船(VLOC)、大型工程船、南极磷虾捕捞船等高技术船型开发,重点发展LNG动力双燃料船舶、极地航行船舶、中/大型LNG船、汽车运输船等,阔步走向“深蓝”。
然而,就是在这种形势下,江苏造船业依然先于其他地区突出了重围。一批优秀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下“凤凰涅槃”,不仅夯实了企业的发展根基,而且找准市场定位,做出特色,打响品牌,率先复苏。
冲出重围
去年,江苏造船业新接订单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不少船企遭遇撤单或弃船危机,一些船企只能依靠“存货”维持生产,个别船企还出现了拖欠工人工资、破产倒闭的现象。接单难、交船难、融资难、盈利难、生存难,成了江苏造船业面临的普遍问题。
“求生存、树品牌,细分市场很重要!”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发展要找准定位,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招牌船型。中航鼎衡近年来在化学品船市场独树一帜,交付了多艘中小型液货船,在技术、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举打破了日本船企在中小型化学品船市场的垄断地位。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中航鼎衡在化学品船市场形成“品牌效应”后,很多国外船东都慕名而来,到企业走访、询价。
除了深挖细分市场,通过创新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也是江苏船企冲出重围的有效措施。在三大主流船型市场需求乏力的情况下,江苏造船业不再一味地在原有盘子里“抢食”,而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破局发展。部分企业在大型及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船(VLCC)等高技术船舶,特种船舶以及新能源市场努力开拓新天地,收获丰厚。据了解,自今年年初以来,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扬子江船业集团有限公司、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外运长航重工金陵船厂、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以及泰州口岸船舶有限公司等船企在经济、环保、高端船型市场下工夫,并不断提升造船效率,成功进入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建造领域,在一些船型市场引领潮流,同时在人才、技术、精益管理等方面实现了质的突破,很好地支持和带动了江苏造船业的发展。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苏造船业的影响仍在持续,但是,作为长三角地区极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远洋船建造基地,江苏省的造船业已出现稳健发展势头。扬子江船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7月,该集团有14艘新船订单生效,合同价值合计3.81亿美元;今年前7个月,该集团船舶接单量达33艘、金额8.32亿美元,较去年有所增长。而南通中远川崎、新世纪造船、金陵船厂和中船澄西等江苏重点船企的情况也可圈可点,其生产任务已排至2018年年底或2019年年初。
两极分化
在江苏造船业突围的过程中,骨干企业实现了稳健发展,但也有一些实力不济的船企就此“消亡”。
7月,南方闷热得仿佛令人窒息,仪征大码头向东,曾经积聚25家船舶修造企业的江滩也一片沉寂。
“这轮国际金融危机要了这里很多家船企的‘命’。”江苏金陵船舶有限责任公司一名负责人说,过去,在长江岸线仪征段,船企一家接着一家,来访的船东、供应商络绎不绝,船厂内吊机林立、焊花飞舞,数万名工人上下班的情景十分壮观。但是现在,已有十几家企业关闭。
优胜劣汰是船舶市场调整的必然结果,也是江苏造船业在突出重围中付出的必要“代价”。“化解严重过剩的中低端产能,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江苏造船业急需着力推进的工作。”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市场洗牌加速,两级分化不断加剧已成为江苏造船业当前最突出的特点。首先,随着市场进入调整期,一些中小船企在抢夺订单时的议价能力、融资能力变得更弱,直接面临无船可造乃至破产倒闭的危机。“目前的手持订单只够撑到今年年底。”谈及订单,泰州一家船企负责人显得格外谨慎。他告诉记者,近两年,因缺少订单而陷入半停工状态的船企不止一家,很多中小船企今年第四季度或明年上半年的生产还没有着落。即使目前手中还有一些订单的船企,能保本经营或实现微利也十分不易。虽然有的船企秉持 “要么不接单、接单就要赚钱”的理念并坚定执行,但也有船企负责人表示,如果今年下半年的订单不落实,明年年中及下半年的生产任务将出现“断档”,为确保生产的连续性,船企会适量承接一些“亏本订单”。
其次,两极分化还体现为新船订单越来越向优势船企集中。目前,江苏省20%的造船企业持有近90%的订单,这些船企不仅平稳度过了“寒冬期”,而且率先恢复盈利。一些优势船企凭借过硬的船舶建造质量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在变幻莫测的船市“风云”中游刃有余,即使在船价持续下降的形势下,依旧实现了盈利。而这些优势船企在抢夺订单时,也拥有更多的市场机遇和选择权。一家船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一艘8.2万吨散货船市场均价为2300万美元,而该公司最终的合同价格在2350万美元到2450万美元之间。但即使价格相对高一些,也有许多船东选择在该船企订船,这得益于其多年来在市场中良好信誉和口碑。
最后,两极分化还体现在船企不同的融资能力上。当前,金融界谈“船”色变的现象依然存在,不少金融机构不断提高造船业的融资门槛。有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营业绩不佳、交船脱期严重的船企,融资渠道会越来越窄,预付款保函开立的难度将更大。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船企融资进一步实施管控,有些金融机构在开具保函时要求企业大幅提高保证金,进而变相“卡死”了一批中小型船企。而对一些骨干船企的高附加值、绿色节能环保订单,金融机构依旧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支持。
全力升级
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目前,江苏骨干船企的市场应变力、运营执行力、技术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都有了明显提升,其产品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从船舶产品结构变化趋势看,江苏船企建造的液化天然气(LNG)双燃料船、汽车滚装船、双燃料化学品船等中高端船型逐渐增多;从新接订单的吨位看,江苏船企VLCC、大型集装箱船的建造比例增加,单船平均吨位不断飙升;从经营策略看,江苏船企大力推进品牌质量建设,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从船舶设计、能源效率、建造工序到船舶质量、稳定性等,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对其进行持续优化。”江苏靖江一家船企的高管表示,正是通过对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船型的不断优化、对成本质量工作的不断挖潜,江苏造船业才走出了一条创新、协同、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据了解,中船澄西、扬子江船业、新时代造船、金陵船厂等船企,结合自身优势,积极细分市场,瞄准绿色、环保、低碳、高效船舶,加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研发力度,使产品档次进一步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成功实现经营突破,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品牌支撑的发展之路。南通中远川崎把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与智能制造作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突破口和实现创新强企的主要途径,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推进智能制造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先后交付了4000车位LNG双燃料汽车滚装船、30万吨VLCC等系列高端船舶。
江苏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苏造船业将紧紧瞄准3个战略方向,即坚持转型升级,促进全产业链向高端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实现品牌提升,创建国际一流船型品牌、企业品牌、地区品牌;坚持绿色环保,实现持续发展,不断加强江苏造船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促进江苏从造船大省向造船强省转变。在产品供给方面,江苏造船业将抓住技术复杂船型需求持续活跃的有利时机,快速提升LNG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等产品的设计建造水平,打造高端品牌;同时,力争在豪华邮轮建造技术上取得突破,积极开展基地航行船舶、清洁能源船舶、超大型矿砂船(VLOC)、大型工程船、南极磷虾捕捞船等高技术船型开发,重点发展LNG动力双燃料船舶、极地航行船舶、中/大型LNG船、汽车运输船等,阔步走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