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招商局港口)入股汉班托塔港签约仪式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招商局港口与斯里兰卡政府及斯里兰卡港务局就有关投资、运营与管理汉班托塔港签署了特许经营协议。
汉班托塔港是继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CICT)之后,招商局港口在斯里兰卡投资的第二个重大项目。招商局港口收购汉班托塔港港口及海运相关业务总投资额11.2亿美元。其中,收购汉班托塔港运营资产的85%,港口公共资产的49.3%。
今年6月,中远海运集团也宣布了两项重大的收购事项。其一是,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上港集团34.76亿股股份,转让完成后,中远海运集团将持有上港集团15%的股份。其二是,旗下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简称中远海运港口)斥资2.03亿欧元收购西班牙最大码头运营商诺阿图姆(据Noatum音译)港口控股公司(NPH)51%的股份。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国际码头运营商,中远海运港口、招商局港口以及二者背后的集团公司都在港口板块频繁投资。
根据德路里(Drewry)的报告,目前港口板块的兼并和收购活动处于很高的水平,2017年年初以来,共达成总额约31亿美元的交易,交易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中国公司。去年,国际码头运营商收购中,超过半数由中国企业完成。
那么,这些兼并与收购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深层逻辑?
市场环境向好增加码头收购频率
在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港口吞吐量增速上涨,以及全球总体经济预期改善的情况下,德路里关于集装箱码头需求的预期比去年更为积极,预测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并将2021年年底前全球港口总吞吐量调高1.52亿标箱。
国内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港口生产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良好发展态势,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2.6亿吨,同比增长7.7%,港口生产实现了较快增长。完成内贸、外贸吞吐量42.6亿吨和20.0亿吨,分别增长7.7%和7.5%。
虽然,港口经营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还有不少,包括中东和朝鲜半岛局势、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和不可预测的立场、英国脱欧的影响等,但是,多项主要指标的增长还是从总体上增加了港口行业经营回暖的预期。
另外,港口投资大部分具有高投资、高风险、经营周期长等特点,政策支持对于项目的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践,以及国内港口资源整合的推进,进一步提高了港口收购交易的频率。
集团整体业务驱动差异化投资策略
相对于迪拜环球港务集团等国际码头运营商,中国企业的收购交易显得十分活跃,但是,从各公司的具体交易可以看出,其投资思路并不完全一致,其中蕴含着各企业的“独特气质”,并非盲目跟风。
对于由航运业务逐渐发展壮大的中远海运集团而言,其收购的港口更倾向于成熟度相对较高、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港口,同时,新收购的港口往往对于其航线运营可以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据介绍,中远海运港口投资的码头,包括新加坡中远—新港码头、希腊比雷埃夫斯码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康普特码头、阿布扎布哈里发码头以及意大利瓦多码头等。这些码头多位于全球性或区域性的枢纽港。
面对越来越高的服务要求,以及成本控制等问题,延伸产业链成为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的重要渠道之一。加强港口布局,将为中远海运集团搭建区域综合功能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商提供强力保障。
对于招商局集团而言,鉴于其提出的“前港—中区—后城”的发展思路,提供了整体规划、开发方案,该模式更适合应用在原始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的区域。
“蛇口模式”就是“前港—中区—后城”发展的典型代表,如今“蛇口模式4.0”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开花。
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林说:“‘蛇口模式4.0’硬环境建设包括建设一流的港口设施,打通港口与腹地之间的集疏运通道,开发产业园区、物流园区、自由贸易区等,建设产业发展所需的商业配套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软环境建设则包括通关、结算、支付、物流、培训等服务。
以吉布提为例,在“前港”建设上,通过建设新的现代化深水港,不仅适应了船舶大型化趋势,还为吉布提航运发展提供了支撑。在“中区”建设上,目前吉布提自贸区已开工,建成后,预计可产生GDP超过40亿美元。“后城”建设则将通过老码头改造,打造吉布提新的商业中心。
从2009年10月1日正式接收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简称比港)2号码头到2010年6月1日全面接管码头营运至今,出现了一组对比鲜明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2016年比港码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47万标箱,较2008年接管第一年的68万标箱实现了5倍的增长,成为地中海第三大集装箱港口。
比港位于联通大西洋、印度洋和黑海的中心位置,是地中海东部最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作为希腊最大的港口,比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往中东欧的门户,是连接欧洲海陆联运的重要支点,为“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着重要支点作用。
随着码头产能扩建项目的开展,比港的吞吐能力、辐射效应还将不断增长。“原年处理能力为160万标箱,通过扩建年处理能力已达至260万标箱。”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总经理方萌表示,比港3号码头西侧扩建项目于2015年1月22日开工,其第一期450米岸线和相应设备已于2016年7月形成生产能力。3号码头全面完工后(预计2020年),其总体生产能力将提升到620万标箱。
中远海运集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涛表示,作为集团所属核心企业,该公司正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着力将比港打造成“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港,全力支持“中欧陆海快线”建设。目前,依托比港“一带一路”的陆海交汇点战略位置,开辟“中欧陆海快线”集装箱业务,提供比港至中欧以及巴尔干半岛的多式联运服务,形成了海上“一路”与陆上“一带”的对接。2016年全年,中远海运集运累计开出中欧陆海快线班列257班次,累计出运箱量17028标箱;2017年1至5月,累计开出中欧陆海快线班列192班次,同比上年增长60%,累计出运箱量11025标箱,同比上年增长34%。
快速发展的比港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利好。目前,比港共有在册员工288人,其中283人为当地招聘,外包劳务工1280人。“可以看出,比港的投资实现了合作共赢,在助推国家倡议的同时,为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企业也实现了良好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