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4月以来,全球各航运公司纷纷公布了自己一季度的战绩情况。但根据各公司发布的数据,全球航运企业一季度的业绩整体不容乐观,旌旗不倒者寥寥无几,比如中远海控就在一片哀嚎中难得地实现了1.8亿元的盈利,其余大部分都是名盈实亏、人仰马翻。那么,一季度全球航运业几乎全军覆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痛定思痛,知耻后勇”,我们要找出一季度业绩萎靡的原因,为二季度到四季度的业绩冲锋蓄力。
首先,我们来整体回顾下一季度各航运企业的财报情况,除了冲破盈亏线实现盈利的企业外,其余航运企业一季度的经营状况基本可以用“亏字当头”来形容。
马士基:一季度虽然营收增长30%,但实际亏损2.39亿美元。
赫伯罗特:一季度营收26.167亿欧元,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戴安娜航运:一季度营收4836万美元,同比增长54.63%,却亏损310万美元。
阳明海运:一季度合并营收310.35亿元新台币,但税后亏损19.5亿元新台币。
现代商船:一季度运输集装箱量增长2.2%,但营收由上年同期1.3万亿韩元减少至1.1万亿韩元。
Euronav:一季度净亏损3910万美元,而2017年同期净利润3430万美元。
Euroseas:一季度净亏损320万美元,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9.31万美元。
俄罗斯SCF集团:第一季度期租净收入2.48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但净亏1610万美元,
苏伊士型油船船东NAT:一季度净航次收入从去年同期的5520万美元下跌至2960万美元,净亏损1870万美元。
那么,一季度全球航运企业业绩全军覆没的原因是什么?
从上述实际数字就能感受到,2018年一季度航运公司的经营业绩真是一片哀嚎。至于航运业一季度业绩整体萎靡的原因,综合业界人士的意见分析,不外乎以下四方面。
一是,一季度航运淡季效应。
对于航运业而言,每年春节过后的一季度,由于假期综合效应的影响,都是航运淡季。在这样一个客观因素的影响下,航运企业的业绩肯定会受影响。
一季度的航运淡季效应,从BDI指数上也能略见一斑。一般而言,每年3月份开始BDI指数都会有所上升。以2018年为例,BDI指数从在3月底时一度报收900点,而截至5月24日时报于1162点,有所上涨。而随着三季度、四季度航运旺季的到来,BDI指数基本会呈震荡上升的趋势。而随着航运市场运力需求的增长,航运企业的业绩也会逐渐好转。
二是,国际局势紧张。
对于这一点,大家也都明了。前段时间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中美贸易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航运市场的预期,牵一发而动全身,进出口方向的不确定性,给航运市场造成了波动。还好,中美最终握手言和了,这件事算是画上了圆满的记号。
但“风欲静而树不止”。接下来美国的贸易大棒又挥向了伊朗,对全球的原油运输又造成了冲击,进而给全球原油运输蒙上了阴影。
这些国际因素,都给航运企业的运营造成了影响。比如美国制裁伊朗后,迫于压力,马士基和地中海航运就先后宣布了调整对伊业务的消息。
三是,运费疲软。
航运市场的整体不愠不火,使得疲软的运费成为戴在航运业头上的一个“金箍”。据马士基方面表示,一季度马士基航运的平均运价就同比增长了4.4%!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一季度业绩的亏损局面。而且据SeaIntel的分析报告,今年海运费较去年还将整体下降2.5% !所以航运企业接下来还要在运费方面承压。
不过也有业界人士对运费持乐观态度,认为2016年时的运价已是历史最低点,已经跌到无可再跌了,所以今年的运价会上涨。而且事实也证明,一季度运价总体是在上涨的,并且进入二季度后,运价依然呈现出上涨的趋势。
另外,近期中美贸易战的“熄火”,也给接下来运费的上涨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四是,燃油价格上涨。
一季度航运企业的大面积亏损,也与不断上涨的燃油价格有关,不断上涨的船用燃油价格,拉升了航运公司的运营成本。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平均燃料价格为373美元/吨,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9%!这对于航运公司的运营成本来说,是一块非常明显的额外费用支出。
难以承受燃油价格上涨,一些航运公司正准备采取应对措施。比如今年一季度亏损2.59亿元的赫伯罗特,就表示将使用天然气作为新型船舶燃料,以缓解燃油价格上涨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