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海航运信息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航运动态 » 新闻资讯

信息互通全感知 内河航道“一张网”

来源:时间:2018-05-08点击:43次

5月4日,记者从上海市地方海事局了解到,该局正不断加快推进航道动态感知系统建设,开展《上海市内河信息化发展规划》研究;推进内河搜救中心建设,开展“船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一条条信息互通、快速便捷的内河信息网正在形成。

上海市地方海事局承担着上海内河近2100公里通航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重任,点多线长面广自不用说,再加上上海内河凭借其“一环十射”的特殊功能还肩负着上海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建设的重要使命,向航道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打造航道“电子眼” 动态信息尽在掌握

水上交通是宝山区的一大特色。作为宝山区两条内河骨干航道——蕰藻浜和练祁河,水域总长近50公里。为全面提升航道管理水平,确保内河航道通航安全,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已成为宝山航道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站在蕴藻浜和练祁河航道边上,可以看到有序分布着的视频监控探头,24小时监控着重点水域、重点码头和过往船舶。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改变了过去单靠人工管理航道的历史,降低了航道巡逻成本,增强了巡逻检查的针对性,也提高了监管精准度。与公路相比,“水上交通事故无痕迹,视频监控留依据”。

“我们就是利用视频监控24小时不休眠的视频监控完整记录了航道内发生的事情经过,以往非常难以处理的事件,变简单了!”上海地方海事局信息技术科科长王炜峰说。

针对进入内河航道的危险品船舶监管,除“24小时提前申报”外,海事部门还要求船舶24小时开启全球定位系统(GPS)设备及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设备,实时监控定位。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海事部门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同时,面对执法环境复杂、执法取证困难的情况,现场执法人员装备也不断智能化,执法时不忘手持测距仪、录音笔和数码相机,提升了现场测量取证的能力,规范了执法行为。

接报处置一条龙 水上救援快速又科学

水上正在行驶的一条船突然着火,海事部门接到报警立刻在航道GIS地图上定位该船,并进行核实。与此同时,海事部门通过GIS地图发现该船附近恰好有艘海事巡逻艇,立刻通知该巡逻艇赶往事故区域救援,几分钟后,大火被扑灭,船员得救。

这是上海市地方海事局内河交通管理和应急联动系统的强大威力。系统中的GIS地图囊括了码头、船舶、监控点位等内河各种要素。当水上有事故发生时,工作人员首先通过GIS地图定位事故点,然后通知所有相关人员,调出事故预案,查找最近的救援资源实施救援,应急反应速度大幅提高,用更加科学的救援方案保障了水上安全。据了解,从2013年8月开始,该系统在上海内河两级水上搜救中心24小时运行,为海事管理人员提供了综合工作平台,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截至目前,通过系统上报各类事故1372起,发布各类预警响应信息710次。实现事故信息的接报、通知、现场核实、现场处置等内河水上事故全流程的管理。该系统大大提高了上海市内河水上搜救和救援能力,为保护内河水域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移动执法规范化 数字航道一盘棋

近年来,上海内河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已基本建成内河水上搜救(指挥)中心和9个分中心,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以水上搜救指挥平台为支撑,以重点水域视频监控、船舶预警和通信指挥调度为骨干的信息化体系。

同时,为满足签证取消后安全监管新模式的需求,上海地方海事局正在建设船舶动态智能监测系统,通过AIS、RFID与船舶进出港报告系统、现场业务整合系统相结合,进行数据融合、比对、分析,智能监测航道内船舶,确定“问题”船舶,实现“不停船检查”。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摸索‘移动执法’概念,现在通过手机就能实现对船舶基础数据、动态数据的查询,我们通过手机可以登录系统,我只要输入船名船号就可以知道这条船的相关信息,不像以前需要到站点把相关信息调出来。”王炜峰如是说。

下一步,上海地方海事局将全面推广航务海事移动执法APP客户端。开发移动执法在港口、运政检查过程中的新功能,执法人员去码头检查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和便携式打印机相连,直接将检查报告打出来,现场交给当事人,方便又快捷。

为推进区域内河信息化共管局面,上海地方海事局正在致力于内河信息一盘棋战略,制定上海内河信息化统一标准、推动江浙沪皖数据互通共享,力争实现内河信息统筹管理的局面。

最新信息列表
关注我们
 
宣传信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