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裕X号,您已进入南京辖区,请注意识别155号浮标水域的骊山礁群,按示位标位置航行。”走进南京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四个值班员坐在VTS(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荧屏前,紧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雷达回波,不停地用无线电话向辖区船舶进行着各种安全提醒。
这个成立于1996年的水上交管,肩负着保障98公里的长江南京段水上监管的重任,出色地完成了在南京举办的亚青会、青奥会、国家公祭日和G20峰会等重大活动的水上交通管控任务,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
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南京海事局交管中心共保障了30多万艘次船舶、4000多万人次旅客的安全;成功救助船舶775艘、遇险人员4976人,搜救成功率和有效率均保持在98%以上。
建设人才梯队 打造过硬的水上应急救援队伍
“进入汛期以来,长江南京段经常发生船舶机损、搁浅、走锚等险情。这一阶段,我们实行24小时值班模式。电话打得连自己的听力都下降了。”交管中心副主任唐文喆说。
据了解,在应急救援力量保障上,该中心成立了11支执法大队,配备了16艘海巡艇和18艘趸船,设立了10个待命点。同时,建立了1个水上救助基地、1个溢油应急设备库;整合辖区港航企业及社会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形成了一支随时能够‘拉得出、用得上、过得硬、叫得响’的水上应急救援社会保障队伍。
南京海事局局长张奇南表示,在人员保障上,南京海事局还采取轮岗的办法,从全局范围内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分批分期地充实到交管中心,并注重人才梯队培养。
2017年7月,该中心派出的唐尧、葛婷、詹敏、董雷四名员工,以团体总分第一名,站上了长江海事局举办的首届VTS技能比武大赛的最高领奖台。
创新技术应用 实现立体化全程监管
2017年6月8日凌晨1时15分,值班长杨朝晖在VTS屏幕上发现板桥汽渡水域有一绿色回波缓慢向高铁桥方向走锚漂移,立即打开AIS系统核查该船信息。同时,他用无线电话呼叫对方,但对方无应答。于是,杨朝晖立刻电话通知梅山海事处执法大队赶往现场,另一方面用无线电话发布安全信息,并用汽笛、扩音器等向走锚船发送声响信号。2时30分,在各种技术手段的运用下和多方的共同努力,该船停止了漂移,险情排除。
对走锚船舶的处理是该中心各种技术手段协调应用的一个缩影。张奇南介绍说,目前,南京海事局交管中心以“海事通”为切入点,已构建了一个集视频监控系统(CCTV)、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船舶定位系统(A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为支撑的立体化监管系统。
据了解,在人才和技术的双轮驱动下,该中心率先在全国海事系统实行辖区网格化管理;24小时监控通航环境及船舶交通流动态;全国首创跨江大桥建设钢箱梁吊装期间水面不封航;开展长江跨江桥梁VTS监控分级研究,研究成果在全国海事系统得到推广。